搜尋此網誌

2013-09-19

海外帶職宣教如何預備? 宣教導師提十建議

原文網址http://chinese.gospelherald.com/news/mis-22786-0/#.UjqwMNIwrlM

帶職宣教如何預備? 宣教導師提十建議

田偉 / 基督日報記者

2013年09月18日12時50分 (PST)

能解決經濟與人力問題的帶職宣教異軍突起,不少專業及從商的華人信徒有意加入帶職宣教大軍。面對跨界挑戰,信徒要如何自我預備?有資深宣教導師提出十大中肯建議。

前神州華傳國際總主任林安國牧師在最新一期《華傳》發表文章,有鑒於帶職宣教備受華人教會推崇,他為有志投身帶職宣教的信徒提出十點寶貴建議,盼成為大家的幫助。

工場:同文化或跨文化工場環境

林牧師表示,帶職宣教原則上是考慮去福音未達之地,因此跨文化的工場比較需求大。例如北非穆民群體、山區少數民族、回教國家…,或正在開放的緬甸及巴基斯坦等地。

「若在跨文化的環境,你是否能適應或有心理的預備?有這方面的經驗或否?家人是否也認同及願意去適應?」他用這一系列問題來檢驗是否有跨文化宣教心志。

若無這種心志,林牧師建議就到中國大陸或海外華人群體中服事。目前在非洲的三百萬華人,歐洲的二百萬華人及中東地區也有很大的華人植堂呼聲及需要,但在這些地區帶職也一樣需要跨文化的心志及裝備。

身份:原居地身份或工場需求身份

林牧師又提及簽證的問題,需要深入調查研究,「帶職宣教士在宣教地的正式身份是什麼?如何取得?若你在原居地已有一個專業,是否可以用這身份申請入境?當地是否一定會需要你的專業?」

從他的經驗來看,有些信徒發現自己的專業與簽證需求不對口後,就改用學生身份申請入大學學習,有些卻以作老師教英文、中文;年紀稍長的或可考慮以退休身份申請居留。

此外,帶職者若擁有不同國籍,也要考慮用什麼國籍申請較能被接納。

呼召:帶職宣教與全職宣教的呼召

林牧師強調無論何種形式的宣教都離不開神的呼召,若清楚神的呼召與帶領,宣教士便不容易因以後的環境及人事變遷所遇到的挫折而灰心或埋怨。

參與:正職或借橋

林牧師還提醒說,用工作簽證到異國他鄉後,帶職宣教士不能完全不參與該職業的操作,以免吃移民官司或成為不好的見證。

為此,帶職宣教士要根據自身情況做好時間分配。例如,是否要用最少的時間作「專業」的工作?或是全時間工作,然後用其他時間才作福音的服事?

經濟:工場自足或海外支援

有些專業在海外甚為吃香,薪酬也理想,甚至提供優厚的福利。但在大部份發展中國家,帶職宣教士也未必靠工作能賺取足夠的生活費。

因此林牧師建議考慮籌募的問題及百份比如何安排,即多少生活費從工場職業所得,多少生活費從原居地籌募等。所幸華人教會對支持帶職宣教士越來越認同及普遍。

後防:參加差會或獨立運作

林牧師又建議所有宣教士加入差會,或者有母會及肢體認同支持及成為後防的禱告關懷力量。

加入差會的好處很多,在工場上有隊工及支援,事工有督導及指導,遇到困難有人扶助及支援,心靈需要有人分擔互勉,不少經濟能獨立的宣教士也覺得參加差會利多於弊。

隊工:本地隊工或宣教隊工

若選擇在本地與當地人組成隊工,帶職宣教士當物色當地教會或本地同工組成合作的隊伍。有一個獨立帶職宣教士起初只有一個人,數年後該地已建立了教會及訓練了一些領袖,隊工漸漸建立起來,但不是每一個帶職者都有這恩賜能在短期內建立起工作或訓練到當地工人,多數人可能需要與當地的教會合作。

差派:教會差派或差會差派

帶職宣教士若自己並非正規宣教士,經濟也不一定由教會籌募,因此不考慮差不差派的事;但也有人選擇直接由教會差派有教會作後防的支援。

林牧師指出教會直接差派的問題是領袖們對工場的認識及支援有不足之處,但差會的人事架構較能在工場產生有效的支援作用;因此帶職宣教士最理想是由母會及差會聯合差派。

訓練:神學訓練或專業訓練

帶職宣教士需要加強基本事工與神學訓練,但正規神學訓練的學科及訓練多數不是針對宣教工場而設,也未必適合。

因此,林牧師建議帶職宣教士揀選一些實用聖經課程及事工訓練,再加上差會提供的宣教及職前訓練便足夠;待到了工場服事一期後,才決定哪一方面的訓練更需要加強。

語言:正規學習或邊做邊學

在外語方面,林牧師表示,帶職宣教士可進入正規語言學校學習一年,然後才開始工作;或是在工作上找機會接觸人群,邊做邊學。

兩種方式都各有千秋,但林牧師更推薦正規學習語言。因為邊做邊學的學習模式往往學到的詞彙只是市場語言或交際語言,對傳福音或更深的心靈接觸,真理分享等都是不足夠的。

若有機會進入語言學校學習一年打好基礎,他相信以後開始帶職事奉更有果效。

林牧師最後總結說,帶職宣教是華人教會目前最好的動員參與宣教策略,華人教會及差會若能在這方面提供更多管道及輔導,即是解決目前工人荒的上上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