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12-06-20

彭明輝:要瞭解一個異文化很不容易,更常發生的反而是在接觸異文化的過程中強化了原有的文化偏見;要從異文化的衝擊得到智慧與自我突破,其實也不見得容易(本文建議幾個方法)

原文網址
http://paper.udn.com/udnpaper/POG0005/210855/web/#501

摘要

臺灣很多學者在學生時代不懂社會,出國讀書也還是不懂臺灣,然後又沒有辦法融入美國社會。這些學者從美國帶了一堆東西回到臺灣來,完全沒有去搞清楚那些東西在美國社會造成哪些利益或流弊,也從來沒有去搞清楚美國社會跟臺灣的社會有什麼差別,就硬把美國的制度套到臺灣社會,把臺灣整得七葷八素,教改與五年五百億就是其中的典型,所以(跨文化誤解)造成「留學生誤國」。

1. 要瞭解一個異文化很不容易,更常發生的反而是在接觸異文化的過程中強化了原有的文化偏見;要從異文化的衝擊得到智慧與自我突破,其實也不見得容易,否則一個人類學研究生多年的專業培養過程豈不是多此一舉。反過來說,真要瞭解異文化,學一點人類學田野調查或參與式觀察的基本技巧,是很值得鼓勵的。甚至乾脆到大學去旁聽一整個學期的課,也是值得的。

2.念語言學校通常比打工更有機會深入當地文化,甚至有時候比念學位更容易跟同學建立私人情誼。念學位有功課的壓力,往往所有的時間都在上課與讀書,頂多去超商買個東西,跟實驗室的同學偶爾互動,往往沒有機會跟其他人建立人際關係,甚至連練習外語聽說的機會都遠比語言學校少。

3. 要想跟外國人有較深入的互動,恐怕得先想辦法讓自己成為一個別人想深入瞭解的人,或者至少找到一些值得深入交談的話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